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配電網及配電網自動化的的基本情況,分析了我國配電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一些解決的措施,我國配電網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技術上的缺陷。我國配電網面臨著適應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及不斷更新改造的雙重任務。我國配電網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改造,供電能力已有顯著的提高,但是我國不同地區配電網發展的許多共性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1 前言
完整的電力系統由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四部分組成。配電網從輸電網或地區發電廠接受電能,通過配電設施就地分配或按電壓逐級分配給各類用戶的電力網。配電網是與用戶關系zui密切的部分,是向用戶提供電力的zui直接的保證。
配電自動化(DA)是一項集計算機技術、數據傳輸、控制技術、現代化設備及管理于一體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其目的是提高供電可靠性,改進電能質量,向用戶提供服務,降低運行費用,減輕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
2 我國配電網及配電網自動化的現狀
我國配電網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改造,供電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目前已基本能夠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但是長期以來配電網的建設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建設資金短缺, 設備技術性能落后, 事故頻繁發生, 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發展, 隨著電力的發展和電力市場的建立, 配電網的薄弱環節顯得越來越突出。配電網實現自動化是一項綜合性工程, zui基本條件是應具有較為完善多路電源配電網點, 具有較好城市規劃及電源路徑分布, 有較為可靠一次、二次設備, 城市建設規模和經濟發展對配電網提出了較高要求, 但是我國的配電網存在著很多問題。
2.1 配電網存在的問題
(1) 配電網絡電源點落后于城市建設發展, 城市規模和商業建立, 電源點容量及電能輸出受到限制, 尤其是配電電線傳輸通道。
(2) 改革開放以來, 城市建設速度迅速, 負荷增長率高, 但電力配套建設不及時, 輸電線半徑小, 線路長, 瓶頸效應比較突出, 出現卡脖子現象嚴重, 電能輸不出去, 往往而引起停電事故。
(3) 出線通道影響與城市規劃不相適應, 有方改用下電纜, 施工及投資不允許, 采用架空導線環境, 條件受限, 有采用絕緣導線, 網絡復雜較為普遍。
(4) 早期建設線路導線細、年久失修, 高能耗設備多, 線損率高, 導線半徑小及無功缺額較大, 合線損損耗大, 個別區配電網損耗達到30%, 一般區l5%~20%, 造成能源大量浪費和環境污染。
(5) 供電不可靠因素增大, 配電網投資不足, 設備老化和技術性能低劣, 供電事故頻繁, 往往是一點故障引發全線大面積停電事故。城市繁華段, 重要場所用戶停電, 影響社會治安及經濟市場。.
(6) 城市電網改造涉及面廣, 要求較高, 停電難度大。
2.2 配電自動化存在的問題
(1) 功能設計的單一問題。應用配電自動化系統,提高供電可靠率,似乎成了功能設計的傳統思路。但據電力可靠性中心簡報數據表明,現階段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不是配電網的故障停電,75%以上的問題出于按照固有傳統周期例檢方式導致的人為預安排停電。只有在提高管理水平,當故障停電時間等于或大于預安排停電時,才會體現出這一功能的作用。
(2) 配電自動化由單純的配電監控與數據采集(SCADA)系統加配電自動化(DA)轉向具有DA、配電管理系統(DMS)、地理信息系統(GJS)等較完整的配電自動化實時及供電企業管理系統,配電主站系統也由借用調度主站系統逐步轉向選擇面向配電自動化應用的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
(3) 設備選擇中的盲目求新。缺乏通盤考慮,忽視自身基礎,盲目在局部設備上求新求好,結果新設備上馬、老設備犯卡,無法取得整體優化的效果。
(4) 系統結構設計中的顧此失彼。在功能設計中缺乏統籌兼顧,出現控制端與主站功能不匹配、通信通道容量不足、一次網架設備不適應,把*配電自動化系統裝在陳舊的配電網架上,其效果難以實現。
(5) 管理體制與管理機制中的傳統弊端。配電自動化系統主要覆蓋生產、營銷兩大專業,如果還強調垂直職能專業管理,沒有條塊結合分工協作的保證措施,再好的系統也舉步維艱。同時,在系統功能設計中,還存在傳統管理機制中的重系統、輕客戶;重技術、輕管理;重形式、輕實效的思維定式。
(6) GIS還是孤立的靜態設備管理系統而不是動態的實時GIS,將SCADA和地理信息統一起來。
(7) 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規范行業標準雖然已經頒布,但要解決各地配電自動化的不規范問題,仍需要一個過程。
2.3 配電網自動化問題解決措施
配電網自動化的發展是電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隨著電力市場及用電水平的提高,配電網面臨著一場新的改革和發展, 配電網自動化將進一步得到完善。但是配電網自動化在中國仍然是一種因發展而新出的事物, 必須采取科學的態度, 實事求是的原則, 加強我國配電網自動化的研究, 因地制宜地進行配電網的改造。
(1)分析地區配電網的實際應用情況, 找出本地區配電網存在的技術方案問題, 本著實事求是立足國情和網情的原則。
(2) 配電網自動化是一項綜合性工程, 涉及的專業多, 規劃性強的系統, 應根據電網、城市配網的規化進行, 避免盲目。
(3) 配網自動化方案是自動化的核心, 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同時結合國內配電網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國外配電網與國內在很大程度上不盡相同, 應有所區別, 吸取精華, 適合國情、地情、網情。
(4) 配電設備的使用面廣、量大、運行環境較為嚴酷, 設備選擇應符合當前配電網形勢要求, 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的技術性能。并以真空開關為主, 免維護周期長, 二次保護和控制設備具有可靠牲, 抗干擾能力及適合戶外高溫和低溫等較為嚴酷的運行環境, 應具有遠方通訊的接口。自動化程度高, 一次開關設備與二次保護裝置能良好地配合, 能自動實現配電網自動隔離故障,恢復正常供電的能力, 具有就地和遙控功能。
(5)遠方通訊是自動化的關鍵技術, RTU 要符合配電網使用, 分布(散)式, 單點的特點:通訊方式應選擇合理, 通訊功能強, 誤碼率小, 速度快, 符合遠方實時監控的功能。
(6) 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開發, 首先選擇具有開放、兼容的操作平臺, 對各種標準的數據庫應具有聯接功能,地理信息應實時地反應配電系統的潮流及負荷情況, 對事故記錄及信息反饋, 可實現負荷控制、遠方抄表、設備數據庫統計及規劃、無功優化的理論計算等。計算機軟件功能是配電系統自動化的核心,好的軟件可充分體現出技術和自動化的水平, 應充分比較。
(7) 配電網的工程設施應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應確定配電網絡的基本條件, 導線截面、輸送容量、線路走向及用戶的基本條件。先采用具有自動化功能的一次開關設備和二次保護監控設備完成自動送電、故障自動分閘和隔離故障功能, 能做到隔離和區分故障點。在條件具備時, 再投入通訊和計算機網絡,避免走彎路,資金投入可以分批實施。
4 我國配電網及自動化的發展趨勢
4.1為配電自動化搭建配電網絡
4.1.1改變傳統的投資體制,形成多元的輸電網絡
投資主體在改革以前的垂直一體化結構下。電網投資和電源投資統一由一體化的電力公司規劃,但在“重電源、輕電網”指導思想下,電網投資遠落后于電源的投資。而在市場化改革后,廠網分離,解決電網投資尤其是輸電網絡的互聯投資不足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此,在*和南方電網公司作為網絡主要建設者之外,可以引進商業輸電投資模式。